從哲學的角度看,會計是一種方法論,是人設計出來為了更好地管理企業(yè)的一種方法。會計的所有精華都濃縮在六個字中:確認、計量、列報。
簡而言之,當企業(yè)發(fā)生一筆交易后,這筆交易會影響哪些科目的賬戶,是資產(chǎn)和負責還是收入和費用,把每一筆交易歸入相關科目之下,這是確認;
歸入科目之后,每個科目之下要借記還是貸記,借記多少金額、貸記多少金額,借貸雙方相等,這是計量;
到一定時期,把一段時間內(nèi)發(fā)生的所有交易產(chǎn)生的確認、計量的變化匯總到財務報表上,這就是列報。
說是容易,只有六個字,但是每個企業(yè)的交易活動何止成千上萬,要明白每一種交易活動的確認、計量、列報是很困難的,于是便有了分類,教材把一般工商業(yè)企業(yè)平時發(fā)生得較多的交易按照科目來劃分章節(jié),就是前面十章左右的內(nèi)容,而把發(fā)生較少的交易,同時也是一般會計較少接觸到的容易出現(xiàn)錯漏報的交易按照交易名稱分類,比如后面的債務重組、租賃等。這樣方便學習者掌握。
到最后,再來一個重磅的合并財務報表,基本上一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由分到總的結構:按科目劃分的一般交易—按交易劃分的特殊交易—單體列報轉為合并列報。
會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濃縮地反映企業(yè)的經(jīng)營成果,濃縮到什么地方呢?財務報告!會計一本書的主要框架除了上面說到的“分—總”結構外,還可以從財務報表角度來看,以2012年教材為例,第12章的標題是財務報告,為什么財務報告這一章放到教材中間而不是后面呢?這是教材一個明顯的分水嶺,因此下面的分類就不言而喻了:第2到第11章是資產(chǎn)負責表、利潤表、現(xiàn)金流量表的內(nèi)容;第13章到第23章絕大部分都是財務報表附注必須披露的交易,這樣劃分的話一本教材就有一個框架了。
以上兩段是兩個大框架,這兩個框架不是獨立的,而是必須結合到一起的。有了這樣一個大框架之后,再把一章章的內(nèi)容往上粘,因為教材章節(jié)的排列順序與標準財務報表的列示順序是差不多的,都是按照資產(chǎn)的流動性強弱來排列。在看教材每一章的時候也能加深對財務報表科目順序的理解。比如看固定資產(chǎn)一章,就要明白現(xiàn)在看的是資產(chǎn)負責表中非流動資產(chǎn)的內(nèi)容,在資產(chǎn)負責表中排在流動資產(chǎn)之后。
每一章從全局看是盡量往大框架靠,明白它的位置;從細節(jié)看就是“確認、計量、列報”,還是以固定資產(chǎn)為例,固定資產(chǎn)取得的時候要入賬,平時要計提折舊,要維修保養(yǎng),年限到了要報廢。入賬的時候有個“確認、計量、列報”的問題,提折舊、維護的時候有,報廢的時候還有,“確認、計量、列報”就像是冤魂,死死地纏著每一個科目,每一筆交易。
總而言之,書上的每一章往上走要找它在框架的位置,往下走是找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會計處理方式。以上是我梳理的一些思路,以下是我的學習過程。
以上的思路我覺得還是可以借鑒的,但我的學習方法比較偏激,一般不建議模仿。在這六科中,除了財管,其他五科我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是花在看教材上,看完一遍看兩遍,平均每科的教材都看了不下五遍,一般第一年的書筆記做的很滿,當年沒考過,第二年的新書筆記照樣能做的很滿,??闯P?。
而且看書是整本地看,從第一章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看,看的過程也有側重,那就是重視標題和小標題,看完一段話歸納這段話講了什么,如果是廢話直接無視,如果能總結,直接把自己總結的寫在邊上。書上凡是重點的地方段落都有小標題的,一定會重點看,再與自己歸納的相互印證,基本就理解了。
當時考會計的時候就有一個深刻的體會:如果把書上所有的例題拿出來打亂順序,每一道都會做的話,那么會計這門肯定能過了。09年的時候我敢保證,現(xiàn)在是不是還是這樣就不清楚了,但我覺得應該也相差不遠。書中的例題真是黃金寶典,怎么強調(diào)其重要性都不為過!所以一定要把書上所有例題都單獨做過,單獨做就是先把例題抄出來,然后從頭到尾一步一步做,我覺得很多人就失敗在看過幾次就覺得自己看得懂肯定會做,但是卻不真正地單獨做。
考會計的時候在上學,空閑時間比較多,基本上有空就學。時間分配大概是看書60%,錄音25%,做題15%,我上面的思路都是在不斷看書中自己總結出來的。很多人一邊聽錄音一邊看書,我的看書和錄音都是分開的,一般不會專門安排聽錄音的時間,一般是坐車、走路、睡前聽,而且錄音是在大概看過兩遍教材的時候聽,一邊聽一邊給他歸納總結,給它找在框架中的位置,給它明確錄音正在講的是確認、計量還是列報。
感覺自己學到一定程度我就開始做題了,做題的時候,不管之前看了幾遍教材,我都是看一章教材做一章習題,做完習題再看一遍教材。感覺學到一定程度還可以看真題,真題是僅次于書上例題的白銀寶典,特別是大題,在自己做過一遍以后仔細對答案,研究它的出題思路以及與書上例題的相似性。
點擊在線咨詢澤稷老師?,解讀CPA考試政策變動,海量CPA學習資料免費領取,提供在線解答CPA學習疑惑。